报名博士研究生培训,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关规定,根据地理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学院作为国家重点学科进行品牌建设的要求,为了加强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和对研究生的培养,保证我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在《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以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的补充细则。
一、 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按二级学科制定,须每两年组织同专业或学科组的全体博士生导师集体讨论修订。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指导人和责任人,须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和论文严格把关,同时要求博士研究生导师应为博士研究生至少开设一门专业课程,同时博士研究生导师应相应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内为其制定培养计划。
二、 招生指标分配
按照学校规定确定招生的博士生导师,依据学校研究生院分配的总招生名额,以学院全部博士生导师人均招生名额为基数,考虑学科发展需要、导师科研需求、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发表重要论文数量和实际上线考生人数情况,与各系及博士生导师协商确定每个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指标数,但每个博士生导师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指标数最多不超过3人。非本学院在编教师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指标为每两年1个。
三、 学业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业年限至少三年,其中:第一年,按规定修习学位课程,阅读文献,确定论文选题,并开展相应的数据收集、试验、野外调查与采样等,写出论文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第二年,进一步开展数据收集、野外调查、试验和数据分析等工作,撰写学术论文;第三年,撰写学位论文。
为保证修课、外业调查、试验和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的时间,在职博士研究生要求不少于四年的学业年限。在职博士生最长学业年限为7年,超过7年未完成学业的,取消博士生资格。
四、 学分要求
每个学生除了公共课(政治和外语)外,必须修满两门专业必修课和一门选修课,必修课成绩不得低于70分,选修课成绩不得低于60分,否则不予毕业。
同时,根据中大研院[2009]66号文“关于印发《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担任教学助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所有获得学校研究生教育奖助金的博士生(含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必须承担本科课程的教学助理工作。
五、 野外调查、试验和数据分析要求
从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开始,博士研究生应根据学位论文研究的需要进行必要的野外调查、试验或数据分析工作。博士学位论文需要进行野外调查的,博士研究生一定要用科学的方式、技术和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观察、采样与试验分析,获取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与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位论文内容,无法提供相应所需要的野外调查观测和分析的数据、资料的,将不予通过论文答辩。
六、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二学年开始的三个月内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答辩。遵照研究生院的时间要求,博士研究生须及时向所在系提交博士生开题报告申请,并提前一周提交开题报告的相关内容。
博士研究生开题,须明确研究问题,深入进行研究综述。开题报告应该是一个基本形成体系并有一定深度和内涵的独立文本,而不是一个简要说明。一般情况下,后期的论文研究题目要与开题时的内容一致,有重大改变的,一般要进行新的开题。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述评,要求详细、层次合理、切题,特别是围绕论文主题有自己一定的评价。
(3) 研究目标、内容及其意义。
(4) 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 研究计划与构想,包括论文框架即论文的章节及标题等。
(6) 研究区域及已有数据资料的说明,包括研究区域或调查点的相关数据资料等,以及对已经获得的野外调查资料、试验结果或初步数据分析的整理分类等。
(7) 其它说明,如调查和论文写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8) 重要参考文献目录。
接到博士生开题报告申请后,由各系统一协调安排5名以上所在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与专家参加开题报告汇报(其中博士生导师不能少于3人)。汇报时间为一小时,半小时汇报,半小时答辩。经过不记名投票,如果通过票数不达与会导师与专家半数的不能进入下一步博士生论文研究,需要顺延一学期,届时再提出开题答辩申请。
博士生选题获得系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通过后,要将开题报告统一报送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查。
选题获得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博士生方可进一步开展调查和论文撰写。
七、 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与评阅
在博士生完成论文进行正式答辩前,须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预答辩相关费用由博士生导师支付。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进行正式答辩前3个月,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进行预答辩的同学,提前2周提交论文初稿打印本,由系安排本专业博士生导师参加论文预答辩,论文预答辩小组至少应有5名以上所在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与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不能少于3人)组成。个别跨专业的博士论文,建议约请其他专业博士生导师参加预答辩,以保证质量,并提出好的修改意见。若不能通过预答辩的,则自动顺延半年进入答辩程序。
预答辩论文就是答辩论文的初稿,一切要按照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做。预答辩论文和答辩论文要求必须做到:
(1)研究意义明确,研究文献综述详细、完备,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地对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阐明已有理论与方法的有益或不足,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理论视角与学科取向;
(2)方法论方面,在对已有相关研究技术与方法分类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研究目标和内容,确定自身的研究方法并对其特征进行科学描写。
(3)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应有翔实的资料、科学的方法与学术上的贡献,论文中须有对自己论文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提升,并对博士研究生自己的学术贡献和方法特点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要有对论文内容的总结,做到能够用200字左右概述论文的主要观点。
(4)博士学位论文中应对野外工作、实验和数据分析过程进行必要的说明,保证第一手资料与数据的真实性。
通过论文预答辩并按要求对论文进行完善和修改后,提交3份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同行专家的“双盲审”评阅,论文评阅人由学院依据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在评阅专家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确定,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如果3个评阅人全部同意答辩,则进入正常的答辩程序;3个评阅人中如果有1人认为论文须修改后才能答辩,导师应指导和督促学生针对所提问题认真修改论文,并签名同意确认,申请人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如有两位评阅人认为论文须修改后才能答辩的,论文必须经过修改,半年后才可重新申请答辩。评阅人中有一人明确认为论文未达到相应的学位水平要求的,该论文不能进行答辩,申请人应在导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半年后方可重新申请答辩。未通过论文评阅的申请人修改论文后,只能重新申请一次答辩(含论文评阅)。
通过论文评阅后,由系负责组织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委员会,并须报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院学位委员会将直接指定一名答辩委员参与答辩。
博士论文必须具有原创性和创新价值,能够跟踪国际国内相关研究学术进展,不得有任何剽窃行为,否则不予通过和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八、 论文发表要求
博士研究生修学期间,必须在指定的国内地学类及跨学科刊物的核心期刊或其以上级别刊物上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有1篇是英文发表或正式接纳的SCI、SSCI、EI(不含EI会议论文)及中文正式发表或正式接纳的国内一级学报的学术论文。国内一级学报是指地理学报(包括英文版)、土壤学报、气象学报、遥感学报、测绘学报、地质学报、海洋学报、水利学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环境科学、中国农业科学、水土保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岩石学报、建筑学报、经济研究、地理科学(包括英文版)、地理研究、环境科学学报、城市规划学刊和城市规划。在指定的国内地学类及跨学科刊物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正式刊出。
所发表学术论文必须是博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且单位署名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各单位;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且两人署名均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各单位。
达不到上述论文发表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但不得申请学位,待论文发表达到要求后再申请学位。
咨询电话:020-2****190、020-2****191 在线咨询qq:2554063422、1851498837
了解更多培训课程,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将联系方式发送至手机>>,你也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